十八《颐和园》
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,绕过大殿,就来到有名的长廊。
②走完长廊,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。
③登上万寿山,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,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。葱郁的树丛,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。正前面,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,绿得像一块碧玉。游船、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,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。向东远眺,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。
④从万寿山下来,就是昆明湖。
1、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( )的顺序写的。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,来到( )看到的景物;又写来到( ),看到的楼台亭阁;再写登上( ),站在( )看到的湖光山色;最后写在( )看到的石桥、小岛和十七孔桥。
2、葱郁的“郁”字,音序是( ),部首是( ),除部首外查( )画。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,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“√”。①香气浓厚;②(草木)茂盛;③(忧愁等)在心里积聚,不得发泄。
3、文中“慢慢地滑过”,我觉得“( )”字用得贴切,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
二十一《搭石》
搭石,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。秋凉以后,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。如果别处都有搭石,唯独这一处没有,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。上了点年岁的人,(无论)怎样急着赶路,(只要)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,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,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,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,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。
1.这一段着重描写了什么?
2.“懒惰”的反义词是 ,“谴责”的近义词是 。
3.从这段话中,你感受到这里的村民有一种怎样的美德?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?
二十一《搭石》
家乡有一句“紧走搭石慢过桥”的俗语。搭石,原本就是天然石块,踩上去难免会活动,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,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,也不能突然止步。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,后边的人没处落脚,就会掉进水里。每当上工,下工,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,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!前面的抬起脚来,后面的人紧跟上去,踏踏的声音,像轻快的音乐;清波漾漾,人影绰绰,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。
1、选择正确的读音 踏踏的声音(ta ta )
2、理解词语的意思
协调有序:
清波漾漾:
人影绰绰:
3、这段话主要讲什么意思。
4、家乡的人是在怎样紧走搭石的?
5、读了这段话,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。这段话先写一行人( )的美,我是从( )这个词知道的;再写( )的美,我是从( )这个词知道的;最后写( )的美,我是从( )这个词知道的。
二十二《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
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。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,患了严重的白血病,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,唯有骨髓移植,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。然而,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,又谈何容易。如果没有亲缘关系,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。小钱是幸运的,几经辗转,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。
1、用“~~”划出课文中的比喻句。
2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
“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”是指
“生命之花绽放”是指
“谈何容易”是指
“几经辗转”是指
3、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
二十五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》
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,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,正在大声吵嚷着什么。他们急忙奔了过去,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,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。一问才知道,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,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,惩处( chu chu)这个洋人。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,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。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。但是,在外国租界里,谁又敢怎么样呢?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。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书说的“中华不振”的含义。
1、选择正确的读音 惩处( chu chu)
2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
左顾右盼:
衣衫褴褛:
惩处:
撑腰:
3、写近义词 训斥----- 吵嚷-------- 得意扬扬------
4、回答问题。 这段话里从什么地方看出中华不振呢?
从中我明白了 就叫“中华不振”。
二十六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》
(一)我们的交谈很融洽,仿佛我不是小孩,而是大人,一个他的老朋友。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,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,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,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。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,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,绿得沉郁,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,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,不停地摇曳着,显得虎虎有生气。
1.写近义词。 融化—( ) 融洽—( )
2.找出文中一句比喻句,用“ ”划出,句中把( )比作( )
3.读读想想,说说心会融化吗?那到底是什么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呢?
(二)我非常庆幸,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,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。他跟我的谈话,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,作家就是这样做的,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。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。在我的眼前,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。
1.写出下列的近义词。(2分)
庆幸——( ) 楷模——( )
2.这位作家是 ,我们学过他写的 。(2分)
3.“在我的眼前,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。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?(2分)
二十九《呼风唤雨的世纪》
(一)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。
是谁来呼风唤雨呢( )当然是人类( )靠什么呼风唤雨呢( )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( )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,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、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,使人类的生活大大(改观改变),其(改观 改变)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。
1.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.
2.在( )里加上标点符号。
3.文中画“ ”的句子是 。(1)陈述句;(2)反问句; (3)设问句
4.从“呼风唤雨”这个词语,可以体会到 。
(二)20世纪,人类登上月球,潜入深海,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,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;20世纪,电视、程控电话、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、高速火车、远洋船舶等,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“地球村”。
1.写近义词。(2分) 探索---( ) 奥秘---( )
2.“百亿光年”是一个 单位,说明 。(2分)
3. 读读想想,说说地球也能被称为“村”的原因是什么?(2分)
评论